(精选)计算机毕业设计15篇
计算机毕业设计 篇1
一、基本任务与要求
第1章 门户网站设计的一般技术
2.1 门户类型网站功能分析
2.2数据库设计软件介绍
2.3 界面设计软件介绍
2.4 后台设计软件介绍
第2章 门户网站设计技术分析
3.1 门户网站介绍(包括功能,栏目,网站地图、界面特点、主体颜色等)
3.2 门户网站的功能模块(各个一级栏目或者导航栏的功能、下级栏目介绍)
3.3 门户网站的数据处理(哪些数据需要保存,如何调用,如何传输,需要哪些表等)
3.4 门户的`主要设计技术(前台开发技术,后台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交互技术等)
第3章门户类型网站的规划
4.1 门户类型网站的一般特点和功能透视
4.2 门户类型网站模块划分原则和常用模块
4.3 门户类型网站的数据处理方法
4.4 门户类型网站主页的设计方法
4.5 门户类型网站页面规划
4.6 门户类型网站的管理
二、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
1.选题:11月21日
2.撰写开题报告:11月21日-11月30日
3.收集资料及实施设计:12月01日-12月15日
4.完成设计说明书初稿:12月16日-01月15日
5.完成设计说明书修改稿:01月16号-02月15日
6.完成设计说明书定稿:02月16日-03月-15日
7.答辩:05月-06月
三、答辩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
毕业实践报告任务书
开题报告
中期报告
毕业实践报告
毕业设计指导记录表
答辩ppt
答辩评定表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计算机毕业设计 篇2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考生在主要课程考试合格后就应该开始进行选题的考虑,有时选题需要很多联系,分析比较,很费时间。选择一个合适、新颖、恰当的课题,是毕业设计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开端。选题太大或太小都是不利的。
课题的类型可以是实用型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分析解决,已有理论或技术在新领域中的综合运用;例如可以为某个单位设计一个信息系统,或者是通用类的软件。也可以是探索性的,如新领域、新技术、新理论的综述和探索;已有理论或技术的拓展;已有理论、假说或技术的新颖论证。
一般应在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以后,对课题的背景、难度、可能使用的理论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对自己能否完成、以及完成得结果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后,确定自己的选题。在所有的课程都合格后,可以提出毕业设计申请,选报自己的选题,在办理毕业设计申请时,提交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二、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内容
要在充分而全面地了解所选设计题目、较完整地写出文献综述后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
(一)、题目意义
可以从理论、技术创新,实际应用等角度,论述课题选定的意义。
(二)、国内外现状研究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描述在此课题上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正在进行中的研究状况,本课题所涉及的实际情况,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及发展水平。应注意收集的资料要全面、准确、及时。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遇到的问题与所学的'理论知识相互联系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深化对课题的理解。
(四)、研究解决方法
论述在毕业设计工作中,运用的理论与方法,设计目标及实现目标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分析课题的性质与特点,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技术关键。
(五)、进度计划
对要进行的工作任务有一个全面的设计,计划。
(六)、成果预计以及参考资料等。
概括说明预计毕业设计的结果和价值。
三、毕业论文的撰写
(一)、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①.毕业设计(论文)必须由考生本人独立完成,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抄袭他人成果。凡弄虚作假者即取消其评阅和答辩资格。
②.论文(设计)应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数据可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图表清晰,格式规范,文字流畅,字迹工整,结论正确。
③.对论文中的图或表要给予解释,统一标上编号和图题,安排于相应位置。若同类图表数量过多,也可作为附录列于论文后面。
④.毕业论文篇幅一般为1—2万字,前面应有200字左右的摘要,接着是目录
和正文,应包括可正常运行的程序,后面应有主要的参考文献。
(二)毕业论文的内容要求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中文摘要约300汉字,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
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附于中文摘要后。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1)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
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2)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设计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已有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3)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6.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15篇以上),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
7.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
计算机毕业设计 篇3
本系统从系统功能分析、概要设计到详细设计,都进行了较全面和详细的分析说明。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详细内容吧~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考试是教学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尺码,也是测评任课老师教学效果的标准,然而这又会受到考试本身质量的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考试方式的种种不足和局限日益显露。传统考试方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传统考试方式从组卷命题、试卷印刷,考场安排、监考到组织判卷都是通过人工操作完成,所以周期长、浪费大、效率低。
2.传统考试缺乏有效的监考管理手段,学生作弊现象普遍,加上考试的各个环节人工参与因素过多,如人工出题、判卷等都会影响到考试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3.传统考试的形式单一、测评方式死板,缺少有效的统计分析手段,不能及时准确地收集教学反馈信息。
4.传统的考试,教师的工作量大,教师要承担包括试卷出题、审阅批改、统计分数等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耗费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
相比之下,基于计算机考试的优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实行无纸化、自动化。大大减少了财力物力的浪费,降低了考试成本。简化了繁重的考务工作,缩短的考试工作周期,减少了低水平的重复劳动。
2.考试试卷从题库抽取,能避免过多的人工干预,能确保考试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同时,可以合理调整试题内容,控制试卷的质量,保证考试的科学性。
3.考试自动随机出题,每份试题内容都不一样,可以有预防考试作弊的发生。提高了考试的安全性。
4.考试结合了网络资源的优势,有利于组织实施大规模的异地实时考试。
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由于传统的考试方式存在种种不足和局限,我们有必要对考试系统重新设计和开发出一套全新的考试系统。我们在保持原有考试绝大部分功能的前提下,不仅需要完善原有功能,而且还要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要求,加入许多新的功能,使得题目管理,上机考试,试卷评分,考试分析更加方便完善。
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现代计算机应用,已经具备较大的规模并相当普及。作为对传统考试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无纸化考试,取代纸和笔的'传统考试方式,是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
本系统基于先进的网络编程技术,是集在线组卷、在线考试、实时评判、考试结果分析评估于一体的大型教学考试管理系统。教师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海量学科题库轻松快速组出针对不同测评目的的试卷,以满足各类考试及评测要求,以便准确掌握课堂教学重点,学生难点,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重点安排,指导学生高效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考试和同步训练自我诊断掌握知识的程度,及时查漏补遗,为学生提供一种自主学习、自我检查的解决方案。
3、本课题技术路线、重点难点
本系统就Browser/Server模式的特点首先做了分析,给出了Browser/Server模式的两个重要特性,系统维护方便和硬件无关性。因此在随机组卷的在线考试系统中采用这种结构是可行的。提高Web软件维护性的一个方法就是将软件的表示和逻辑部分分离,JSP恰恰能实现这种分离。于是JSP被应用到随机组卷的在线考试系统的开发中,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可维护性和易操作性。
本系统从系统功能分析、概要设计到详细设计,都进行了较全面和详细的分析说明。在整个系统中,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在一个Web应用程序中,需要对该系统进行分析,并将它模块化,这样对于其后的设计和代码编写将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在数据库设计中,使用存储过程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和操作,充分利用关系数据库的优点。JDBC允许程序通过实现CallableStatement接口的实例对象来调用存储过程,CallableStatement对象可以声明输出参数,以供存储过程旋转返回结果。尽管在各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所创建存储过程的语法不同,但CallableStatement接口为输入、输出参数的声明以及存储过程的调用定义了统一的接口,削弱了开发的繁杂性。
Web应用程序的安全性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除了用户身份认证,一些页面需要限制未经许可用户的登录访问。在JSP程序中,要合理地使用Cookie或Session,它们都可以实现跨网页的数据共享,并且具有有效时间。例如,这里可以将登录数据写入Session对象,在用户浏览受到限制的页面时,都能先检查Session对象中保存的数据,从而判断用户是否可以浏览网页,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计算机毕业设计 篇4
1、课题意义
社会在不断发展,各种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大,而规模增大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对众多员工管理的不易和低效,因而完善人事管理系统势在必行,而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有能力的人事管理人才,方便的人事管理工具应运而生,考勤管理系统是其中重要一环。
通过使用考勤管理系统软件,企业可以不耗费人力去专门进行员工考勤的查询,而通过打卡记录来了解每个员工全部的出勤情况,将出勤情况与员工工资、奖金挂钩,达到正负激励作用,能够通过所有员工的出勤记录比较来发现企业管理和员工作业方面的诸多问题,更是员工工资及福利待遇方面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更好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综合效益,并且还减少了很大的一笔管理费用,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质量。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企业考勤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开发和应用中尚存在很多问题,各自为政及半现代化的问题依然存在。一部分工作实现了计算机化而另一部分却仍处于手工处理状态,这使得信息共享变得困难。另外如代码标准不统一、代码的更新、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低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事业单位考勤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
当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波及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企业管理领域也不例外,企业办公管理的信息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企业中,各种员工管理信息系统层出不穷,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目前企业考勤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开发和应用中尚存在很多问题,各自为政及半现代化的问题依然存在。一部分工作实现了计算机化而另一部分却仍处于手工处理状态,这使得信息共享变得困难。另外如代码标准不统一、代码的更新、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低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事业单位考勤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技术难题:
(1) 功能单一。考勤信息系统只是为了解决一个具体的考勤问题而开发的,造成了管理流程上的不通畅,影响了信息的重用和共享,不能提供充分的信息分析与决策能力。
(2) 统计与报表功能是企业考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目的,数据的不一致不可能产生一致的统计与报表,即使一致的数据也有用户的不同需求,这种需求也包括个人偏好,同一个人也有不同时期的特定需求,如何设计让用户满意的统计与报表功能是我们开发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3) 从动态数据来看,动态数据的作用就是能提供现时的信息,以供管理层进行决策。这要求动态数据库能随时进入关系数据库。然而,一些企业由于管理水平有限,动态数据并没有做到随时更新。动态数据没有及时的'进入数据库,则整个考勤信息系统就不能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4) 从数据库结构看,由于考勤信息等人事管理系统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领域,计算机软件人员对这个领域不熟悉,而企业管理人员又缺乏理论的支持导致双方无法很好的合作。
(5) 从系统的功能看,考勤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记录所以发生的数据,更重要的是它能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并提出有价值的报表。所以,考勤信息管理系统不但要对基础信息如员工请假等进行记录,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向企业的高层提出支持性的具体数据报表。
3、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
上下班时间的设定。上下班时间一般来说相对比较固定,可保存在客户端的设置文件中,本设计是将其保存在“WORKPLAN.INI”文件中,以即时的使用系统设置的上下班时间,同时,还可以在其中进行上下班时间的修改。
员工出入情况记录。出入情况主要由考勤机来记录,员工每天刷四次卡,第1、3次刷卡记为入,第2、4则系统会提示本日已刷四次卡,刷卡无效。除通过考勤机刷卡来记录员工上下班情况外,还需要人工添加员工每日出入的功能,以备特殊情况例如考勤机坏掉等情况的处理,从而得到毫无遗漏的员工出勤信息。
请假、加班和出差情况记录。除过每天的出勤情况外,考勤管理系统还包括对员工请假、加班和出差情况的考勤,可手动在系统中进行员工请假、加班和出差信息的添加及删除。除此之外,系统还可以根据请假、加班、出差记录来按条件检索记录,其检索条件包括按时间段检索和按员工号检索。
通过统计列表可以更直观的看到整体的考勤记录。
4、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以及步骤等
通过阅读有关书籍,并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通过网络引擎查找关键字和学校的资源),对C语言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巩固自己的C语言编程能力。继而广泛了解关于考勤管理系统的相关设计及硬件的联合设计,最终完成完整的考勤管理系统功能。
(1) 构建系统的基本框架;
(2) 针对框架的每一个模块各自进行设计;
(3) 将每个模块整合起来综合测试;
(4) 对系统进行综合测试,查漏补缺;
(5) 在硬件环境下进行联合测试;
(6) 针对现有实现的系统,进一步进行系统完善。
计算机毕业设计 篇5
—、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也日趋普及。计算机辅助高等教育评估是其中一个比较新的分支,它的出现不仅改善了教育评估方式,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教育评估方法向高效率、高质量和更加准确可靠的方向转变,促进了教育评估系统的改革,推动了教育评估方法的更新。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则是本科生培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做好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工作,有助于改进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遗憾的是,多年来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工作普遍重视不够,或者虽然重视,却仅仅停留在定性评价的阶段,缺乏准确可靠的评价标准,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将计算机引人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活动中来,可以大大改善这种状况。计算机具有存储量大、可连续工作等特点,而且利用计算机处理评估材料,获得评估结果,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结果可靠的特点,只要指标体系建立合理,计算机能不受任何人为因素的干扰,提供给教学管理人员实事求是的结果,成为他们工作中得力的助手。为此,我们开发研制了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以下简称评估预测系统)。
二、评估预测系统的.开发研制
(一)基本原理与方法
如何实现评估过程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是开发研制该系统的关键所在。我们依据高等教育评估的原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的量化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毕业设计(论文)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为教师、学生、选题、客观条件四个方面。各方面再细分则为二级指标,如:教师方面分为准备工作、课堂讲授、出勤率、答疑情况、教学方式、教师职称等六个方面;学生方面分为学习态度、平时成绩、计算书完成情况、图纸完成情况、创新情况、译文完成情况等六个方面;选题方面分为结构类型、课题新颖程度、计算机应用合理程度、题目性质、外文资料、创新性等六个方面;客观条件分为设计教室、绘图仪器及图板、机房及出图设施、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等四个方面。
2.设立评价等级V,V=1好(VI),较好(V2),—般(V3),较差(V4)|。
3.构造单因素评判矩阵R,
其中,R中每一个元素rij表示第i个评价因素对第j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4.设立各评价因素权重集A,例:一级指标权重集八=(0_35,0.35,0.15,0_15),八的取值可根据经验,并依据以往各届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结果经反复试算确定。
5.计算综合评判矩阵
6.对各级指标体系重复步骤
7.计算测评结果
求得最终评判矩阵B该量化模型针对毕业生总体进行评估,评价毕业生的综合质量,改变了过去仅片面地对个人进行评估的状况。
(二)评估预测系统的计算机开发语言
系统采用流行的Windows人机交互式界面,力争做到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根据本系统的特点和具体要求,我们选用了Windows环境下的VisualBasic5.0可视化编程语言开发本系统。VisualBasic5.0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功能十分强大而又简单易用的可视化编程环境,编程速度快,界面质量高,是编写Windows应用程序的最佳选择。使用VisualBa?sic语言开发本系统充分体现了本系统处理数据、信息快捷方便的特点。
(三)评估预测系统的总体结构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安装本系统后,启动系统,进人主菜单,依据界面提示您就可以轻松完成评估工作,系统主框图如下:
三、评估预测系统的优点
1.量化评估,提前预测,动态管理。该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能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可能取得的效果进行预测。教学管理人员只要依据该系统的提示输人各项有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的参数,系统随即能计算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成绩,从而对各项工作方案的结果作出预测。通过反复改变参数——计算成绩,教学管理人员就能够发现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即哪一项安排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有利的,如果实施下去会取得好的工作效果;哪一项安排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不利的,实施下去必将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成绩下滑。这种预测如果安排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之前,管理者就能有效地对毕业设计(论文)方案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满意的效果。我们将99届与往届的工作方案作了一下比较,发现由于老教授退休较多,本次毕业设计年轻教师比例上升,但年轻教师职称偏低,讲师居多,教授、副教授比例严重下降,用该系统初步预测发现毕业设计整体质量将要下滑。根据这个信息,系学术委员会马上采取措施,对年轻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指导教师中讲师一级必须具有硕士学历,且应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在课题选择及指导上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最后经系学术委员会严格审查后方可上岗。再用本系统预测后发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最终得分并未降低,反而稍有提高。目前,99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已经结束,最终得分的确较98届有所提高,与系统预测结果吻合较好。
2.有效监督,对症下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时,系里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监督管理,一般要求安排一次中期检查。该检查能发现一些问题,但对这些问题造成的结果却很难预知。这样的话,发现缺点往往不能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导致不良后果。这时,如果用该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进行一下“中期评估”,各种问题可能导致的结果将一览无遗,且该系统会帮助教学管理人员清楚地发现各种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成绩偏低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对缺点进行纠正,对优点给予肯定,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顺利进行,最终取得优异成绩。例如,99届某老师所带设计组,由于指导教师出勤率过低,中期检查时系统评估预测该设计小组成绩偏低,系领导马上对指导教师进行了批评教育。由于纠正及时,最终这个小组成绩达到了总体平均成绩。
3.总结校核,公平合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系里要对指导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成绩进行评定。由于诸多非客观因素的影响,结果往往难以做到公平合理。此时借助该系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成绩进行校核评估,可使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1:作更加公平合理。该软件是“诚实的检查官”,只要输入的各项参数正确,系统将实事求是地予以评分,这就摒弃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四、结论
这套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综合评估预测系统可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整体量化评估,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特长,提高了评估工作的效率,减轻了管理人员的负担,更好地发挥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工作对实际工作的导向、激励与监督作用。用%?98连续三届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作校核,与系统预测结果吻合较好;在99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实际使用,效果明显。我们只是尝试着开展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希望该系统能促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并以此使计算机辅助教育评估系统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
计算机毕业设计 篇6
Android是Google公司开发的基于Linux内核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1-3], Android系统的开源性使其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上,这也使得智能手机得到了迅速普及。
Android系统平台包含有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虚拟机,中间件,一些API接口以及一些必要的应用功能[4-5]。Android整体上可以看作是由Linux、C/C++和Java所构成的开源软件系统。
随着安卓手机的迅速普及,安卓手机的GPS定位功能及地图服务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手机上的位置服务也愈发的成熟,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的使用此服务。
目前对于学生上课的考勤管理,都是通过点名来完成。这种方式最大的缺点是存在其他同学代替别人点名,不能真实体现上课的考勤率。利用Android手机GPS定位功能,把GPS的定位信息及学生姓名等基础信息作为签到系统的实时信息,用来完成学生的签到管理工作。手机位置信息的不可复制防止代签事件的发生,可以较好地解决考勤中舞弊事件的发生。
1 系统原理与架构
1.1 系统原理
Android支持的定位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GPS定位和Network定位( Cell 基站定位和WiFi热点定位)[6-8] .该系统主要利用GPS定位作为基本的'位置来源,实现对手机用户的定位,将采集到的位置信息返回给签到系统的服务器,服务器完成签到信息的存储。
1.2 系统架构
签到系统主要由数据库服务器、WIFI接入点、案桌手机客户端及服务器四部分构成:
1) 数据库服务器保存签到人员的签到位置信息,签到时间信息及其他控制信息,此数据库还存储签到人员的基本信息,如学号,姓名,班级等信息。
2) WIFI接入点作为网络接入的基础,提供安卓手机的定位基础,为签到人员实时提供定位接入服务,完成签到工作。
3) 安卓手机客户端提供签到人员的注册,登陆,及手机是签到功能。
4) 服务器提供签到系统的数据库管理,签到人员信息等管理服务。
1.3 系统功能
1) 学生用户具有签到注册,登陆系统,签到,签到查询功能,完成学生的基本签到功能,并可以实时查看自己是否完成签到。
2) 教师用户具有用户注册,登陆系统,签到查询功能,注册成功后,登陆签到系统可以根据时间及班级条件查询自己所带班级的签到结果。
3) 管理员用户具有更新教学楼位置,添加班级,设置签到距离,实现签到位置与距离的更新,签到班级人员信息的倒入功能。
2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2.1 学生用户服务体系
学生进入上课的教室后,首先需要开启手机的GPS定位服务功能,并注册,登陆签到系统的客户端,在签到界面点击签到按钮后,手机客户端通过用户手机GPS定位功能和教室WIFI接入点完成定位信息的采集,签到客户端会将采集的GPS信息及学生基础信息(学号,班级)发送到数据库端,数据库保存以上信息,完成前一次签到过程。当要查询时,用户登录客户端,按条件查询,查询请求返回到服务器端,服务器完成数据信息的查询,并将查询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完成查询过程。如图1。
2.2 签到实现技术
基于手机位置的签到以安卓手机的GPS定位服务功能为基础,这里以实验室的WIFI热点为中心,在系统管理员设定的距离内所采集的GPS定位信息都为有效信息。
核心代码如下:
3 系统测试
3.1 学生用户测试
学生用户首先安装好手机客户端程序,打开手机客户端程序后会弹出学生签到管理系统界面,如图2。如果是新用户,点击注册完成用户注册,这里需要用户输入用户的班级,学号等信息;如果已注册,用户点击登录,则进入签到界面,如图3,点击签到按钮,完成签到,其中签到位置查看,如图4。
3.2 教师用户测试
教师用户在首次安装好客户端后,进入客户端界面后同样需要完成注册及登录工作,和学生用户一样,然后进入签到查询界面,如图5,可以查询学生签到结果,并导出签到结果。
3.3 管理员用户测试
管理员可以通过客户端登录完成更新教学楼位置,添加班级,设置签到距离的功能设置。添加班级,如图6。设置签到距离范围,如图7。
4 结束语
手机位置服务为手机用户提供了位置信息的服务,随着安卓手机的普及,通过安卓手机位置信息的实时性实现基于位置信息的签到系统,防止了代签,使得学生考勤更具科学性,保证了正常的教学,为教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Ed Burnette. Android基础教程[M].3版.田俊静,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2] 靳岩,姚尚朗.Google Android开发入门与实践[M]. 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3] 余志龙,王世江.Google Android SDK开发范例大全 [M]. 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4] Reto Meier.Android 2高级编程[M].2版.王超,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5] 吴亚峰,索依娜,等.Android核心技术与实例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
[6] 张高明,马力,赵璟,等.基于Android平台的校园LBS应用研究[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6(3):62-67.
[7] 蔡立斌.基于Android的智能移动设备GPS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8(35):8478-8490.
[8] 陆霞.WiFi定位技术—基于质心定位的三边定位算法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9(25):5765-5767.
计算机毕业设计 篇7
毕业论文的结束意味着我在xx院校区的学习生活即将画上句号!回首往事,心潮难平,感慨良多,但无论如何这些实实在在的经历,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记忆。在此,要特别感激求学过程给予我无限支持和帮忙的老师、朋友和亲人们。感激我的指导老师,从日常的学习,论文题目的确定到论文的撰写,程老师都给予我悉心的关怀和耐心的指导,给我鼓励和动力,也正是在她的指导和督促下论文才得以如期完成。
感激我们一齐在学校努力的同学,我们彼此关心、互相支持和帮忙,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感激我的父母和家人,感激他们对我学习、生活给予的支持和照顾。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还获得了许许多多人的帮忙与先前研究工作者的宝贵资料,论文的研究成果离不开你们的协作和帮忙,在此对你们表示深切的谢意。期望能够以本文向你们汇报,以感激你们对我的关怀与帮忙,感激一向以来对我的支持与鼓励。你们永远是我的精神支柱和继续前进的动力。
所有帮忙和关心过我的人们,尽管与你们为我付出的一切相比,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我仍要真诚地说声:多谢你们!
计算机毕业设计 篇8
【摘 要】文章对TD-LTE的系统内外干扰的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结合标准中的设备性能最低要求计算出典型情况下系统间隔离度要求,以及隔离度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TD-LTE 干扰 隔离度
1 、概述
随着TD-LTE标准的冻结、设备的成熟以及移动互联网业务飞速发展,TD-LTE已经成为业界的关注焦点。而TD-LTE系统内外干扰问题是网络部署时必须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
TD-LTE系统面临的干扰包括噪声Pn、系统内干扰Iintra-system和系统间干扰Iinter-system,下面将分别对这三种干扰进行分析。
2、 噪声
噪声可以按照来源分为接收机内部噪声和外部噪声。接收机内部噪声包括导体的热噪声和放大器的噪声放大;外部噪声是指来自接收机以外的非移动通信发射机的电磁波信号,可以分为自然噪声和人为噪声。
一般在进行分析时主要考虑接收机内部噪声,可通过以下式子计算得到:
Pn=KTB+NF (1)
其中:
K:波尔兹曼常数(Boltzmann constant),1.380662×10-23JK-1;
T:开尔文绝对温度,一般计算中取常温290K;
B:接收机有效带宽;
NF:接收机的噪声系数,标准中一般取基站的噪声系数分别为7dB。
由于LTE系统带宽在1.4MHz~20MHz可变,并且采用OFDMA/SC-FDMA的多址方式,用户实际只占用系统带宽中的一部分。因此,信道的热噪声水平也会随着占用带宽的变化而变化。
3 、系统内干扰
系统内干扰是本移动通信系统内各无线网元收发单元之间的干扰。
3.1 同频干扰
TD-LTE系统同小区下的不同用户下行采用OFDMA、上行采用SC-FDMA的多址方式,不同用户占用不同的、相互正交的子载波,因此不存在3G系统中的同小区不同用户的多址干扰问题。LTE系统中的同频干扰主要是同频的其他小区的干扰,这也是LTE系统中干扰协调、抑制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3.2 LTE TDD系统上下行链路间干扰
LTE TDD系统采用时分双工的方式,上下行信道工作在相同的频点,通过上下行转换点设置上下行信道可占用的时隙。上行与下行之间由于时间转换点不一致、基站之间不同步或无线信号传播时延等,可能出现“重叠”(同时存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时间点,引起eNode B小区间或终端用户间的干扰。
(1)相邻小区间或同小区不同频率间的上下行转换点不一致
如果相邻小区第二转换点设置不同,在上下行配置不同的时隙,会出现一个小区eNodeB发射时,另一个小区eNode B正在接收的情况,因而将出现比较严重的上下行链路间干扰,如图1所示:
为了避免该类干扰,规划中应注意:
1)结合各区域的上下行业务量需求特点,尽量在成片的区域内采用同一时隙分配方案;
2)在采用不同时隙分配方案的区域交界处,相邻两个采用不同时隙分配方案的小区中,应有一个闭塞发生重叠的时隙,或者两个相邻小区通过检测重叠时隙上的干扰强度,决定是否将用户继续分配在该重叠时隙上。
(2)相邻小区间失同步
在相邻的小区之间同步基准不一致时,即使小区间采用相同的转换点设置方案,由于起始时刻不同,也会有“重叠”时间点出现,如图2所示:
LTE的eNode B之间一般采用外接参考时钟源(如GPS或伽利略卫星系统)实现同步。当外接参考时钟源故障,以及同步过程误差过大时,都有可能出现Node B之间失同步。根据3GPP TS36.133要求,采用相同频率、且有重叠覆盖区域的相邻Node B之间,帧起点的时间误差应小于或等于3μs(覆盖距离小于3km);如果满足该要求,则相邻小区间的上下行干扰时间很短,对网络的性能影响不大。
在规划LTE TDD系统的基站间同步时,应满足该要求。
(3)无线传播时延大于转换点保护时隙
在无线信号传播过程中,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会形成传播时延。此外,在采用移动通信直放站延伸小区覆盖距离时,也会引入直放站设备的时延。传播距离产生的时延为:
Δτ=d/c (2)
其中,d是传播距离,c是光速。
在一个小区内如果传播时延过大,也会引起终端的上行链路对附近其他终端的下行链路接收形成干扰。为了在eNode B接收端实现各终端的上行信号同步,终端必须提前一定的时间发送上行的UpPTS和子帧2。如图3所示,以eNode B发射端的时间作为基准,该时间提前量应该等于终端到eNode B的无线传输时延τ,也就等于Node B发射的下行信号到达终端的无线传输时延。如果以终端接收到的下行信号时间作为基准,该时间提前量就是两倍的无线传输时延(2τ)。
相对于接收到的下行信号基准,由于终端需要以2τ的时间提前量发送上行UpPTS和子帧2,如果2τ大于DwPTS和UpPTS之间的保护间隔GP,就会引起该终端的上行UpPTS信道干扰附近其他终端接收来自Node B的DwPTS信道。因此,按照以下公式可确定不产生上下行干扰的最大传输距离(即最大覆盖距离):
(3)其中,tgap是保护时间间隔。
根据标准中的特殊子帧配置,可计算得出不同特殊子帧配置格式下TD-LTE基站的最大覆盖距离,如表1所示:
如果存在移动通信直放站等转发设备,由于直放站设备内部的滤波器件固有时延和光纤介质中的信号传播时延,会导致上述时延保护间隔对应的最大覆盖距离进一步缩小。
考虑到该干扰信号经过远距离的传播损耗后,信号功率已经比较微弱,工程中一般较少考虑该干扰的影响。
(4)邻频干扰。由于设备滤波特性的非理想性,干扰也存在于使用相邻频率的各方之间。
假设不同频率上的终端数量和位置分布相同,从3GPP标准中对接收机的ACS和ACLR指标要求来看(一般在30dB以上),相对于同频干扰,邻频干扰对接收机的影响小30dB以上,即邻频干扰比同频干扰弱1000倍以上,可以忽略。
4 、系统间干扰
4.1 系统间干扰类型
从形成机理角度可分为邻频干扰、杂散辐射、接收机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
(1)邻频干扰(ACI)
如果不同的系统分配了相邻的频率,就会发生邻频干扰。由于收发设备滤波性能的非完美性,工作在相邻频道的发射机会泄漏信号到被干扰接收机的工作频段内;同时被干扰接收机也会接收到工作频段以外其他发射机的工作信号。决定该干扰的关键特性指标是发射机的ACLR和接收机的ACS。
(2)杂散辐射(Spurious emissions)
由于发射机中的功放、混频、滤波等部分工作特性非理想,会在工作带宽以外很宽的范围内产生辐射信号分量(不包括带外辐射规定的频段),包括电子热运动产生的热噪声、各种谐波分量、寄生辐射、频率转换产物以及发射机互调等。
邻频干扰和杂散辐射不同,邻频干扰中所考虑的干扰发射机泄漏信号指的'是被干扰接收机所处频段距离干扰发射机工作频段较近,尚未达到杂散辐射的规定频段的情况,即有效工作带宽2.5倍以上(或者工作带宽上下边界10MHz以外的频段)。当两系统的工作频段相差带宽2.5倍以上(或者相隔10MHz以上)时,滤波器非理想性将主要表现为杂散干扰。
(3)接收机互调干扰
接收机互调干扰包括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TxIMD)、交叉调制(XMD)干扰。
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是由于被干扰系统接收机的射频器件非线性,在两个以上干扰信号分量的强度比较高时所产生的互调产物。
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是由于双工器滤波特性不理想,所引起的被干扰系统的发射分量泄漏到接收端,从而与干扰源在非线性器件上形成互调。
交叉调制也是由于接收机非线性引起的,在非线性的接收器件上,被干扰系统的调幅发射信号,与靠近接收频段的窄带干扰信号相混合,将产生交叉调制。
(4)阻塞干扰
阻塞干扰并不是落在被干扰系统接收带宽内的。但由于干扰信号功率太强,而将接收机的低噪声放大器(LNA)推向饱和区,使其不能正常工作。被干扰系统可允许的阻塞干扰功率一般要求低于LNA的1dB压缩点10dB。
根据不同干扰形成的特性,邻频干扰、杂散干扰、互调干扰都是落在被干扰系统接收机内,被其接收而恶化通信质量的;阻塞干扰则是在被干扰系统接收带宽以外,通过将被干扰系统接收机推向饱和而阻碍通信的。
对于落在被干扰系统的接收带宽内的干扰,可以进行功率上的相加。总的干扰功率为:
(5)其中,PACI、PSE、PIMD分别为邻频干扰、杂散干扰、互调干扰,单位为dBm。
一般情况下,三种干扰的强度相差较大;合成的干扰功率将主要取决于其中最大的一项。即使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三种干扰强度相等,总的干扰功率增加4.5dB,仍符合一般情况下干扰指标留有的余量要求。因此工程中一般分别核算各干扰情况是否满足系统指标要求,以简化分析。
4.2 系统间干扰分析方法
干扰分析的方法很多,3GPP TR36.942中提到有两种:确定性计算方法和仿真模拟方法。
(1)确定性计算方法
也称最小允许耦合损耗MCL(Minimum Coupling Loss)计算方法。确定性计算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以较容易地获得理论估计结果,所计算的结果对应于最恶劣的情况,对应的MCL要求较严格。
确定性计算方法是基于干扰系统和被干扰系统的有关参数,计算出系统间要实现必要的干扰抑制所需要的最小允许耦合损耗MCL。一般MCL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MCL=干扰源输出功率-衰减-允许的干扰电平
(2)根据收发设备的ACS/ACLR或者杂散信号功率、互调抑制要求等指标,结合其工作带宽和发射功率,可以计算出达到一定干扰抑制要求的MCL。
1)衰减
对不同的干扰类型取定为不同的参数:
对邻道干扰是ACIR;
对互调干扰是互调抑制比。
2)允许的干扰电平
对带内干扰一般可以根据允许的接收灵敏度恶化程度确定(后续计算中取恶化量为1dB);
对带外阻塞干扰一般由接收设备LNA的1dB压缩点确定。
3)其他增益和衰减
由于收发设备的指标是按“天线连接处”定义的,因此耦合损耗CL包括天线间相对增益、天线间空间损耗、外加滤波器的信号衰减、馈线及接头的衰减等部分,在增加了外部滤波设备时,还包括滤波设备的信号衰减。
(2)仿真模拟方法
仿真模拟方法是对干扰系统和被干扰系统的基站、终端的发射功率、基站的负载等情况进行设定,通过仿真得出设定环境下的系统间干扰情况。仿真模拟方法考虑了功率控制、用户分布等对系统间干扰情况的影响,故对系统间的干扰分析比较全面,尤其是涉及到终端的干扰场景。
4.3 系统间隔离度要求
根据标准中的接收机和发射机性能要求,运用确定性计算方法得出LTE和其他系统(包括不同运营商的LTE系统)的隔离度要求,如表2所示:
对应上述计算结果,在实际系统中应用时需注意以下两点:
(1)以上确定性计算结果是按照单载波发射机考虑的。如果干扰系统实际配置了N载波,假设各载波的最大发射功率相同,则干扰功率会成倍增加,因此隔离度要求也需相应增加lgN(dB)。
(2)上述的干扰隔离度计算结果都是按照标准最低要求进行的,实际系统设备的性能(如CDMA基站的杂散抑制水平)应优于标准的要求,因此实际组网当中,基站的隔离度要求还应结合具体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核算。
4.4 系统间干扰解决方案
总体上,系统间干扰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种:天线空间隔离和加装隔离滤波器。此外,如果频谱资源相对比较宽裕的话,可以灵活配置载波获得保护频带。
(1)天线空间隔离
天线空间隔离是使干扰系统的发射天线与被干扰系统的接收天线保持一定的物理空间距离(角度),使得发射天线的电波经空间衰减后满足到达接收天线端的恶化电平程度。
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环境,可以利用铁塔或天面的不同平台、不同位置进行天线的空间隔离,具体可以采用水平隔离、垂直隔离和混合隔离这三种方式。
水平隔离度和距离关系式
(6)垂直隔离度和距离关系式
(7)其中:
Ih:干扰系统发射天线与被干扰系统接收天线的水平隔离度(dB);
Iv:干扰系统发射天线与被干扰系统接收天线的垂直隔离度(dB);
GTx:干扰系统发射天线朝向被干扰系统接收天线的发射增益(dBi);
GRx:被干扰系统接收天线朝向干扰系统发射天线的接收增益(dBi);
dh:天线水平间隔;
dv:天线垂直间隔;
λ:无线电波长,如为杂散干扰,应取被干扰系统接收频段波长;如为阻塞干扰,应取干扰系统发射频段波长。其量纲保持与dh、dv相同。
假设GTx+GRx=0dBi,根据上述公式可计算出系统间空间隔离度要求,如表3所示:
根据表3的计算结果,EV-DO和LTE的垂直距离要求7m以上,实现起来很困难。实际上,根据天线隔离度实测研究,当天线间距比较远时,所实现的隔离度要小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即使垂直距离达到7m,也很难达到100dB的隔离度。普通天线共址时只能实现50dB~70dB的隔离度,可见EV-DO基站天线很难和TD-LTE基站天线共址建设,需结合天面自然或者人为设置的阻挡增加天线之间的隔离度。GSM系统和TD-LTE系统共站时,也要保证足够的垂直隔离,以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
(2)加装隔离滤波器
滤波器分为两种:带阻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具体网络设计需注意:
1)对同频加性干扰需在发端加装带阻滤波器,以降低接收频段内的功率;对阻塞干扰则需在收端加装带通滤波器,以降低接收频段外的功率。
2)尽可能利用天线架设位置的障碍物,可以另外采用增加隔离板的方法。
3)提高发射滤波器性能,如针对每一个频点采用窄带滤波器来进行滤波,可以减少天线隔离要求。
4)采用线性功放,降低功放后信号的杂散。
根据邻频干扰分析的结果可知,LTE FDD和TDD系统之间无法邻频共存。因此将来在做频率规划时,若条件允许,应尽量留有充足的保护频带,避免不同运营商的LTE FDD和TDD系统邻频共存。如果LTE系统下行发射频段和现有2G/3G系统的上行接收频段相邻,或者LTE系统上行接收频段和现有2G/3G系统的下行发射频段相邻,也应尽量留有充足的保护频带,避免邻频干扰过大影响系统性能。
5 、总结
根据确定性分析,除EV-DO系统外,一般通过空间隔离可满足TD-LTE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干扰隔离要求。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计算结果是基于标准中最低要求进行的,实际设备的性能一般远优于标准的最低要求。因此实际在进行网络设计时,可按照具体设备的性能指标重新核算干扰隔离度要求。
参考文献:
[1] 3GPP TS 36.101 v10.1.1. User Equipment(UE)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Release 10)[S].
3GPP TS 36.104 v10.1.0. Base Station(BS)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Release 10)[S].
广州杰赛通信规划设计院. TD-SCDMA规划设计手册[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xx.
3GPP TS 05.05 V8.20.0(20xx-11).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Release 1999)[S].
3GPP TS 25.104 V10.3.0(20xx-09). Base Station(BS)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FDD)(Release 10)[S].
3GPP TS 25.105 V10.3.0(20xx-06). Base Station(BS)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TDD)(Release 10)[S].
3GPP2 C.S0010-C v2.0. Recommended Minimum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CDMA20xx Spread Spectrum Base Stations[S].
3GPP TR 36.942 V10.2.0(20xx-12). Radio Frequency(RF) system scenarios(Release 10)[S].
3GPP2 C.S0032-B Version 1.0. Recommended Minimum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CDMA20xx High Rate Packet Data AccessNetwork[S]. 20xx.
[10] 3GPP2 C.S0033-B V1.0. Recommended Minimum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CDMA20xx High Rate Packet Data AccessTerminal[S]. 20xx.
[11] TSG-RAN Working Group 4(Radio) Meeting #8TSGR4#8(99) 631Antenna-to-Antenna Isolation Measurements[S].
[12] 3GPP2 C.S011-B Version 1 Recommand Minimum PerformanceStandards for CDMA20xx Spread Spectrum Mobile stations,Release B[S].
计算机毕业设计 篇9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使我感受到过程是艰辛同时又充满乐趣的。
这次毕业设计要求设计一个windows多重系统启动机制的备份与恢复工具,自行设计这对我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是非常有帮助的。尽管上一届的同学已经完成的非常出色,但是我仍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设计并希望有所突破。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考验。于是本次设计过程中我完全按照软件设计步骤的要求来进行,从课题分析开始,再进行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最后到系统实现。每一步都让我将理论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也使我掌握了一整套规范的设计操作流程。
在课题分析阶段,由于本次是设计一个windows多重系统启动机制的备份与恢复工具,所以对其中的启动机制的分析尤为重要。对指导老师提供的资料必须要吃透。这是关键,从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到慢慢一一解决问题,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在总体设计阶段,由于课题分析做的比较全面,很快就对工具的功能,菜单结构有了充分的认识,形成了用户操作流程图和功能模块层次图。
详细设计阶段,首先考虑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分别进行编程调试。其次,将写好的函数组装,这时就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烦琐的函数与函数间的接口,调用,很容易出错。这就要求我在编程时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头部将要用到的函数 声明并且加上注释,以便后续的查找更改。所以编程的规范化很重要。
最后,系统实现环节。对已完成的.程序进行调试。调试时,由于逻辑上出现了一点问题,备份扇区的分区表备份有误导致恢复出错,致使整个硬盘数据丢失。需要重新分区硬盘,重装系统才能再使用该硬盘。当时我心里是非常焦急的,这一出错也意味着前功尽弃。然而,在指导老师的分析与鼓励下,我重新纠错找到了错误并改正。使我意识到今后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分析原因,列出可能的情况后,沉着应对,必然能“化险为夷”。
此次毕业设计的难点关键在于:主引导区分区表及引导区的备份与恢复。应用扩展int13对大容量的硬盘读写操作,突破了容量限制的障碍。
总之,这次毕业设计让我学习到很多。虽然结束了,但这只能是一个开始。今后今后作为程序员,要学习的规范,程序设计语言还有很多。怎样使自己从普通的pg升为se,在计算机领域,要学的实在太多,仅大学生涯所学实在有限。我们只有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才能作为动力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计算机毕业设计 篇10
即将毕业,毕业之际我们都做了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很重要的,通过我们的毕业设计一般都可以可以了解到,我们大学期间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次的毕业设计我也是花了很长的时间,从接到通知到我开始做,我精心设计出来的一个网站,这次的毕业设计已经结束了,很是有感叹,跟收获,这次的毕业设计让我客观的看待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是让我收获最多的,我知道自己在这几年学到的东西有多少,也让我更加清楚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很开心,能够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发现这么多的东西,毕业设计也做完了,花了那么长时间也没有辜负自己,马上也面临实习,这次的毕业设计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心得。
在设计这个动态网站的时候,您让我们选题目,我也是精挑细选的,在题目的选择上我选择了一个餐饮网站的设计,西餐厅,初步的构思了一下,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个方向,在设计这个网站的过程中我还是有一些突破的,主要是在这个网站的特效方面,我的`JavaScript掌握程度是非常少的,设计这个网站的时候最大的难题就是给网站布置一些特效,但是自己的知识掌握有限,由于JavaScript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多,我在初期自己在一边找资料一边请教同学们。
整个网站是用table表格构造的,相比一些优秀的同学全程都是div我就显得有些out了,整个网站是简约的风格,在视觉上很有画面感,看上去很舒适,在解决了一些难题,之后我就着手整个网站的框架,在构造网站的过程中,我还是有几点不得不说,在我设计的时候很多的知识都是自己没有学到过的,在网上找到了一些更加先进的知识,这让我在设计这个西餐厅网站的时候学到的不少新的知识,还有我最想提的就是网站的logo完全是原创,整个logo的设计都是很富有创意的,对于logo的设计我觉得很满意。
在这次网站设计完成之后,就是测试,经过一系列的测试,都没有问题了,我购买了域名上传了网站,整个作品的设计很是花费时间,但是我觉得要做就做的精致点,做的优秀点,这次的毕业设计我觉得很是要感谢的是指导老师,很多的不懂的东西,我每次都会第一时间问老师,老师一般都会热情的解答,真的很感动,这次的毕业设计离不开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在我设计的过程中虽然有很多难题,但是我觉得如果一直都是顺利的话,畅通无阻的话,那么这个毕业设计我觉得也没什么意思了,在设计这个网站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遇到一些难题,然后自己知道了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计算机毕业设计 篇11
【摘要】结合作者在指导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把毕业设计工作划分为五个阶段,重点阐述了各阶段应进行的工作和采取的方案,并提出了笔者的观点,以期对该专业的毕业设计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论文
一、毕业设计的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包括教师选题和学生自选题两种。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实现毕业设计的途径和空间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有研究开发的环境即可。可以在学校内部组织开展,也可以走出去,到企业、到社会中去完成。例如,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毕业设计实现开放性的有效途径。一是学生到企业、公司实际工作中去,运用所学知识和单位的短期培养,按规定格式和要求写出总结报告或毕业论文,或在参与实际项目设计中完成设计,采取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人员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在我院的软件专业这种形式的设计占到了近1/3;二是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寻求多种途径开展毕业设计。例如,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承担部分任务;主动与学校各部门联系,帮助设计各种中小型信息管理系统,如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后勤水电管理系统、学校图书管理系统等,由各部门根据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选题时的原则主要有:(1)符合专业或大类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要尽可能进行有软件工程背景的毕业设计;(2)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的实际任务,促进教学、科研和生产进行选题。也可是模拟真实的软件项目课题;(3)应有一定的深度与宽度,工作量饱满,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能按时完成,并鼓励学生有所创造;(4)毕业设计的选题应面对学院的实际情况,从培养目标出发,充分利用学院的计算机资源和人力资源,力求实现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与市场经济的需求相符合。
二、毕业设计的管理
要完成高水平的毕业设计,除了要求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提供的选题应是新颖的、实用的、能适合当前社会的市场需求的外,还必须要有严格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相匹配。
1、学生毕业前的上一个学期末,确定指导教师,并进行毕业设计动员。有关教师提供指定格式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自选题目申请书”、“毕业设计(论文)格式、书写规范”等表格供学生填写或参考,其内容包括毕业设计的选题来源、要实施的技术方案、要完成的研究工作、需配备的硬件和软件环境、需要的.资金等。其中,还给出近三届本专业学生做过的论文题目,防止重复或抄袭。表格填写后交由教研室集体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由计算机系部与有关指导教师统一审批。再将所有选题和指导教师名单提供给学生,由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双向选择,有关部门根据选择情况做适当调整后公布指导教师及学生的对应名单。
2、经统一审查后,指导教师给每一个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时,要针对任务书向学生讲解课题目标、实施方案、需要收集的参考书目、需要自学的内容及应做社会实践活动等,并向学生提供相关网站,让学生自己上网学习有关预备知识。
3、指导教师根据系部的统一安排向学生提供“毕业设计工作进程安排表”。该表包括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安排对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需补充的专业知识讲座的内容与时间、上机时间、教师辅导时间、检查时间、完成每一设计步骤的进度要求、毕业设计说明书初稿上交和举行毕业答辩的时间等。学生应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始一周内写出开题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资料准备情况、设计的思路与期望成果、目标任务的分解、各阶段完成的内容计划等,交由指导教师审查后,再按计划开始设计。毕业设计的时间一般在12周左右。
三、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几个重点环节
1、资料查询和实地调查。任何一个课题都是有学科基础或技术基础的。学生在做毕业设计开始,通过进行资料查询,可以了解本选题在相应学科领域中的发展进程和研究方向,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然后准备与该题目相关的参考资料。通过与对资料研究成果的比较说明自己的选题是符合当前的研究方向,或是否采用了当前的最新技术并有所改进,以进一步了解选题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好毕业设计,必须阅读一定量的近期中、外文资料,这不仅反映学生的外文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设计的先进性。高职学生在毕业设计之前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是了解和加深题目理解的另一重要途径。以《企业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这个题目为例,学生可以到实习工厂、中小企业等场所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状况,通过系统现象的感性认识,逆向推测如何进行模块设计才能实现这些功能。另外,网络查询也是学习、资料查询的重要方式。指导教师要让学生按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深入地了解本毕业设计课题,准备资料,写出文献综述并完成初步的外文翻译任务。
2、制定和论证技术方案。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后,就要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包括一般的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网站建设等,应选定编程语言、根据目标提出总体模块设计图、流程草图等,通过比较表明自己方案的价值、方案的创新之处或有新意的思路、算法和关键技术。学生阐述自己的设计方案时,要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该方案,如何进一步优化数据,不足之处如何得到克服,最后完成的工作具有什么样的性能或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3、充分发挥教师在毕业设计中的引导、辅导作用。教师在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应该起到引导、辅导交流的作用,激励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完成毕业设计工作,鼓励学生突破旧系统,展开思维的翅膀,尝试别人没有想过或没有做过的工作,注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布置任务后,要进行具体指导和及时检查。指导教师要注重针对性与适用性,力争使毕业设计内容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技术岗位对口,使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的需求相一致。
4、毕业设计的先期总结和答辩准备。在毕业设计的后期,指导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针对每个成员指出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改进之处,提出后期需要进行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发放统一格式的编制设计说明书的有关文档,如毕业设计说明书的装订顺序、目录和正文的格式要求及正文基本结构及毕业答辩应当做的准备工作。指导教师检查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程序运行有无缺陷及答辩时要注意的问题等,然后做最后的答辩准备。毕业设计答辩开始前三天,学生需上交毕业设计的相关文档和程序资料。文档部分按规定格式装订成册,供答辩委员评阅。
5、毕业答辩、成绩评定。毕业答辩评分要做到客观、公正、公平。人员除本院教师外还聘请企业项目开发人员参与评阅和答辩工作。答辩分数可分为自述、回答问题、论文内容三部分。最后,通过答辩委员会及各位指导教师统一讨论,得出学生的答辩成绩。答辩后,答辩委员会及时总结答辩中遇到的问题,并组织部分同学参加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反馈意见,以备下一届进行设计时加以改进。
四、结束语
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较弱,但实际动手能力并不差。毕业设计给了他们一个良好的提升能力的机会。毕业
设计多选择一些项目单位的实际软件项目,让学生到公司、企业这些项目实际场合进行毕业设计,最好是在生产实际中选择那些真刀真枪的设计题目。经过我院近四届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生采取以上方法和环节进行毕业设计实践,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适应性和实际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研究、总结和改进方法,不断地进行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为培养出计算机软件专业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做贡献。
(作者单位:大连水产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志宏.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改革,推动高职高专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xx.1.
[2]戴洪萍.以就业为导向的工科毕业设计教改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xx.6.
[3]杭国英.突出实用性改革高职计算机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xx.11.
计算机技术论文范文文献资源参考:http://www.qikanol.com/jisuanjijishu/
计算机毕业设计 篇12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实现的手语识别系统主要分为基于传感器的系统识别和基于图像处理的识别系统。利用传感器识别的系统就是利用空间加速度和角速度这两个参数来进行的,当信息量比较大时,能更方便的获取到数据;缺点是需要在手臂上装置大量装置在表达上带来了不便性。基于图像的视觉识别是用摄像机采集手势信息进行识别的技术。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动作的识别更加自然,缺点是图像处理识别时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
手势识别领域的研究在国外要比国内早,国内最早开始研究手势手语的识别是哈工大团队提出了将多种手势识别算法融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分类时特征和模型的参数都很少,但这种技术对手语手势的识别在那个年代取得了良好的识别效果,通过将神经网络和 HMM 算法相结合,使系统对简单静态手语的识别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将GMM模型运用到手
语识别系统中,通过这种方法对手语识别得到的结果更好。20xx 年,南开大学的李国峰等人研发了基于MEMS加速度传感器的简单输入系统,该系统也为自热的人机交互研究开启了新理念。20xx年华中师范大学团队开始了基于加速度传感器手语识别研究,对预设的八种手势进行识别,其识别率达到了85。3%。20xx年,清华研究团队利用SEMG信号去识别手臂和手指动作采用多电极阵列获取SEMG信号,虽然实用性不是很强,识别率不是很高,但是在该领域的探索研究,做出了大量的探索工作。20xx年,由于传感器的手势识别领域的快速发展,国内学者张欣和陈勋等人将传感器技术与生理信号相互结合,构建了手势识别系统的远程医疗系统,该系统研发为识别领域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得国内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更加热衷起来。
2。课题研究的意义
根据世卫组织最近的一项报道表明,在全球有6亿多的残疾人,其中就聋哑人占残疾人口的10%。截止到20xx年末,中国残疾人的数量已经占到全国总人口数的百分之六,是世界上残疾人最多的国家。在这些残疾人当中,具有听力障碍的人占33%,人数大约为2780万,这些人中只有少部分人只有听力或语言障碍,而大多数人完全失去了与健康人类正常沟通的能力,手语则是它们唯一的交流方式。对于健康的人们来说,除一些专业人士外大部分人并不能理解手语的含义,那么将手语转换成声音和图像并被人们轻易理解就变得很有实用价值。这将清除它们与社会交流的障碍为它们融入到有声世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手势手语是将人体产生的动作赋予了特定的含义且高度的结构化后的集中体现。
它主要是由人的手势决定也会有一些面部表情进行辅助,因此我们要对手语进行识别,首先必须要弄清手势含义,目前很多对手语的识别是依靠计算机视频识别来实现的。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影响迅速扩大,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多模态接口技术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虽然传统鼠标和键盘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先进,但是由于人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这些传统设备也逐渐凸显出了它们的局限性,在虚拟现实和人机交互上这种限制是有着明显的表现。人机交互中手势是输入和输出的非常重要的方式,所以手势识别是多模式接口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用户对传统计算机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便利性和人机交互的方面,导致传统设备在人机互动方面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手势识别就是解决高人工智能领域的局限性问题的,它作为多模式人机接口技术已成为当前计算机技术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能使通信在人机交互界面技术上使用的更加自然和谐,手势识别最接近的就是手语识别,对它的研究涉及心理学、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等多领域的学科研究,而且作为日常生活中沟通的一种方式已开始受到大批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并在手势识别研究方向开始投入大量科研经费和精力,由于手势手臂本身较为复杂而且它的时间和空间差异使得手势识别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内容
1。手势的表示
手势表示通常是利用手势模型和模型参数来表示的,所以在识别手势的时候首先要要对手势建模,识别是根据手势表示内容而选取手势特征量与模型匹配,由于环境文化和地区的不同会导致了手势的差异,可能会有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手势通常是一个不太明确的概念,有时手势表达的含义在不同情景下承载的信息是不同的。比如不同地区表示暂停的时候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而其它地方可能就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本文设计的关键是对手势的建模训练,尤其是对待识别的手势的确定。具体的应用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手势模式,只有建立准确的手势模型才能利用算法进行对识别到的手势做出正确反馈。通常手势建模和手势识别所使用到的方法是相异的,采集手势特征数据的方法也不一样。目前基于数据手套的'特征捕获方法是比较常用的采集数据信息的方式,通过选择相应的识别算法实现手势的识别反馈。
2。常用手势识别算法分析
2。1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这种算法还具有抗干扰能力和容错性强识别速度快等优点,它能把预处理和识别的过程同时进行处理。在目前的识别领域中,运用的比较多的神经网络是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简称网络)。 BP 神经网络结构图算法是一种有监督式的学习算法,它由三部分构成输入层、中间层(也叫隐藏层)和输出层,其中的输入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节点是固定的数目,两层之间存在从输入层到输出层的前馈连接和输出层至输入层的反馈连接,只有隐藏层的神经元是可以自由定义的。
在人际交互识别领域中应用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手势的识别时首先需要有自己的数据库系统,再对采集到的手势数据序列进行算法的训练,使用训练好的网络去识别输入的手势数据信息数据的含义即达到识别手势的目的,识别到后经由计算处理以实现人机交互的目的。神经网络的优点是抗干扰性和容错能力强,缺点是训练量比较大,扩充性不强对时序建模能力差,无法有效处理动作的速率带来的问题。
2。2动态时间规整
动态时间规整曾是语音识别的一种主流方式,它是一种将时间归整与距离测度结合起来的非线性正则化的技术,算法是建立一套科学的时间校准匹配路径将测试模式和参考模式建立起联系的算法。
DTW的算法主要利用的动态编程技术(Dynamic Programming, DP)去实现,它的算法实现是将全局的优化分化成众多的局部最优化。所以在使用算法的时候需要将各局部最优化,已达到全部的最优化。
在DTW算法中由于容易实现和数据的训练简单等优点被用在语音识别中广泛应用,但在手势识别领域由于其运算量太大和较弱的抗噪能力,很难达到对手势识别的实时性的要求。
2。3特征选择
手势识别本质上是对手势进行多分类任务,在实际的实验测试过程中,能够准确区分手部状态是进行手势识别任务的前提条件,且对后续的分类以及检测等任务的精准度至关重要。
比如在进行图像识别过程中,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是判别手势的第一步,特征性质的优劣是后续进行图像信息处理的关键,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提取过程中如果特征过于简单就会造成对图像信息的提取不全,导致最后的判别精确度较低的问题不能满足手势识别对人体手势识别高精确度的要求,而如果不考虑提取到的特征维度问题,容易造成数据维度灾难现象即产生大量的特征数据使计算机无法短时间进行处理,这样不能满足手势识别对于现场实时性的要求。
因为在三维空间中执行的手势是动态的,采集到的加速度和姿态角的数据也是实时变化的,所以对于手势识别的数据是由内嵌在手套中的两个六轴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产生的,当手部移动时会产生加速度,角速度姿态角等实时数据信息,处理器通过对传感器识别的运动数据进行采集计算最终识别手势的动作。
三、实验结果测试与分析
1。实验手势
本章主要内容是根据前面内容进行试验,通过实验验证可穿戴智能手套翻译器能够使用改进型的识别算法提高手势的识别率和识别精度。
为验证嵌入式系统对手势手语识别的可行性,在进行试验时候从准备好的手势模型中各取四个进行手势识别试验。开始手势表达时要按箭头的方向做轨迹,同时要求一次性完成动作,不能在动作执行时有停顿,做完每一个手势都要停顿一定时间。
2。实验过程及数据统计
本文所采取的实验方法及过程如下:
首先,实验所用的手势模板是已经定义好了的手势集合,实验时从中选取定义好的手势集。
其次,从手势集合中选取部分手势进行算法识别,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将训练样本数量由少到多增加,观察样本数量对识别率的影响。
最后,使用改进型算法对手势进行识别,同样将样本数量逐渐增多,观察样本数量对手势识别率的影响,将两种算法识别的结果进行对比,比较识别率。
整个识别的流程通常是由以下几步完成的:系统的初始化、检测动作的状态是否开始、记录数据集、检测动作是否结束,模型对比和识别结果,实验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识别动作时最重要的是准确判断手势的开始时刻,因为每一个手势动作通常可能会连续摆动来表达含义,所以在进行动作识别时需要采集传感器信息加速度的变化去判断是否为开始信号,过程是传感器采集到数据时判断是否开始,若是开始信号则开始转换数据进行对手势的识别,当传感器停止传输数据时则表动作结束同时语音播放。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手势识别率总体上是随着样本的训练次数增加有微量上升,因此再一次增加样本的训练次数进行实验对比,来确认训练的样本数对识别率的影响,分别选用经过次和次训练的手势,总体上手势的识别率是随着样本训练次数的增加而略有提升,不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识别率就基本保持了稳定。
四、研究步骤:
x年x月—x年x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x年x月—x年x月,开发软件
x年x月—x年x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x年x月—x年x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五、参考文献
[1]李强,张然,鲍国东,姜海燕。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xx,02:69—72。
[2]陆德阳。残疾人与近代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J] 。齐鲁学刊,20xx,06:55—58。
[3]王丹蕾,聂桂平。手语翻译设备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设计,20xx,(19):115—117。
[4]晶茹,刘丽娜。商务沟通中口译人员的跨文化意识培养[J]。学周刊,20xx,01:217—219。
[5]贾建锋,潘梦佳,马可心。发达国家本科招生制度经验借鉴与启示——基于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多案例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xx,11:118—125。
[6]李金,宋阳,梁洪。语言残障患者医疗辅助系统设计[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xx:4。
[7]孟繁玲。我国手语翻译专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xx,(03):87—90。
[8]刘卓璇。国内聋人高校课堂手语翻译问题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xx,(06):61—63。
[9]贾建锋,潘梦佳,马可心。发达国家本科招生制度经验借鉴与启示——基于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多案例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xx,11:118—12。
[10]HUANG G,BAI Z,KASUN L, et al。Local receptive fields based extremelearning machine[J]。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Magazine,20xx,10(2):18—29。
[11]王卫民,贺冬春。自然手语翻译器系统设计和实现[J]。无线互联科技,20xx,(15):41—42。
计算机毕业设计 篇13
【摘 要】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本文对近几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多元化模式及管理办法来改变传统毕业设计的改革思路,以期到达学校、学生及企业三方共赢的后期效果。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后一个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此期间可较为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高职毕业生提高专业综合能力及职业熟练度;同时,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所以,毕业设计( 论文)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但是,近几年由于扩招、学生就业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普遍下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何改革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是一项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下面具体以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为例来进行改革探讨。
1.毕业设计(论文)现状
1.1 时间安排上存在问题
我院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一般是安排在第六学期的第二个阶段(即第六学期的第6周—第14周),总共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完成查阅相关资料、选题、调研、毕业设计、撰写论文、最后答辩等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具有实用性的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1.2 重视度不够
高职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因为就业的压力,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应聘工作上,而对于毕业设计( 论文) 则疲于应付,心有旁骛,无法专注于论文设计与论文写作上。部分学生只是把它当成一次形式上的综合作业来对待,没有在相应的时候内完成对应的任务,经常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临近答辩该定稿的时间还在匆忙的修改作品和论文。
1.3 选题局限
我院毕业设计课题大多是由教师给出毕业设计题目,学生选题并进行毕业设计。在选题方面,往往会出现以下的现象:课题缺乏工程背景、课题内容陈旧,学生只需要将系统界面稍作改动,将别人的论文稍作修改,就可以变成自己的系统和论文。
有些教师给出的题目本身来自生产实际的应用性课题,但由于在毕业设计期间大部分学生的思想状态比较松弛,导致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敢把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只能安排给学生一些辅助性的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1.4 监管不到位
毕业设计大部分时间由指导教师组织管理,学校仅限于对毕业设计相关表格,如任务书、开题报告和论文的检查。由于受到学生找工作、去就业单位顶岗实习等特殊情况的影响,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或电子邮箱等方式联系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和困难。学校对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不严,且对已经签署就业协议的学生的毕业设计采取迁就的态度,毕业设计整个过程缺乏详细的过程管理计划和专门的监督管理条例。
2.具体改革措施
2.1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
提前做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每年的9月初就应该布置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给出整个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明确强调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使大家心中有数,提早安排毕业实习工作。在12月初,给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工作日程”表,日程表要详细安排从毕业实习初期到次年5月中旬有关毕业实践各个环节的工作进度和要求。
2.2 采用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的多元设计模式
2.2.1 联合就业单位,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在学生联系好了工作单位,与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的前提下,学校应支持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去做课题,完成毕业设计。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课题必须经系里审批,还要请用人单位指定一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毕业答辩时邀请校外指导教师一起进行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
2.2.2 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这部分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应与专业方向及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由于这部分学生大多不能经常返校与指导教师沟通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可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相互沟通,指导教师应该详细布置期间应完成的任务,并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进展情况。
2.2.3 校内实习与设计。对于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且未能找到校外实习设计单位的学生,应由指导教师帮其选定课题,并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努力创新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完成实习与设计任务。
2.3 以竞赛及考证的方式替代毕业实习与设计
近几年来各类组织举办了不少与计算机类专业有关的学科竞赛活动,还有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备考国家及知名公司组织的计算机类认证考试如“软件水平考试”、“思科认证考试”、“Oracle认证考试”、“微软认证考试”等。对于学生参加全国或省市级计算机竞赛并获得一、二、三等奖,学生参与教师的部分科研项目,学生通过高水平认证考试几种情况,其钻研难度和深度,基本上能满足高职毕业设计的要求,对于这部分学生学校应允许其在按规定要求做出相应的完善和补充之后,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这有利于优秀的学生提前毕业,顺应学分制教学改革,也有利于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科技活动。
3.改革预期目标
通过对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应提前部署,同时加强毕业设计的管理与指导,将毕业设计形式由单一模式转化为多元模式,将学生被动的接受任务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寻找任务,鼓舞每个学生勤奋学习专业课程、努力拓展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大型专业竞赛和获取权威证书提高专业竞争力。将学生毕业实习与择业就业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联系实习、设计单位。用人单位可将实习和设计工作作为考察和锻炼学生的机会,这也是解决企业自身生产科研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从而达到学校、学生及企业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姜桂洪等.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探索[J].职大学报,20xx(2).
[2]王占九.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特色的高职毕业论文(设计)范式改革[J].教育与职业,20xx(3).
[3]毕欢.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教学管理方法之研究[J].科技向导,20xx(33).
计算机毕业设计 篇14
一、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在日常办公中,通常会遇到许多常用的数据,比如邮件地址、日程助手、日常记事等,这些数据通常凌乱不堪,在需要时不知道存放在何处,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因此,我们设计了能满足这种需求的系统——中小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
通过中小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对企业日常办公进行管理,满足了企业日常办公管理各方面的需求,实现了企业的员工之间短消息的发送与接收功能,大大的方便了企业内部人员沟通。网站提供的前后台的公告与公文信息的管理方便员工及时了解公司动态。其他功能模块的设置使企业的日常管理步入了科学系统管理的轨道上。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完成“中小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中小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是一个适应于中小型企业的能满足日常办公需求管理系统,本系统初步拟定由以下六个模块组成。
(一)个人通讯录
该模块用作每一个登录系统的用户来维护自己的通讯录,通讯录中需要保存信息有姓名、性别、手机、E-mail地址、QQ号码、公司、家庭住址、邮编。通知本模块个人用户可以自由维护个人基本信息以及自由添加联系人信息;可以方便查询联系从,可以修改或删除某一个联系人。
(二)日程安排模块
该模块用作当前的登录用户添加、修改、删除和查看自己日程安排列表。本模块中应该保存的信息有:用户名、年份、月份、日期、安排内容。
(三)工作日志模块
该模块用作当前的登录用户添加、修改、删除和查看自己工作日志列表。本模块中应该保存的信息有:用户名、年份、月份、日期、日志标题、日志内容、记录时间。
(四)短消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用作当前的登录用户给系统内的其他用户发送短消息,并可以查看其他用户发来的消息。本模块中应该保存的信息有:接收者、发送者、消息内容、发送时间、是否阅读。
(五)公告管理模块
该模块用作用户发送通知,大家都可以查看,只有发送通知的用户才有权修改、删除该通知。本模块中应该保存的信息有:公告填写人、公告标题、公告内容、公告时间。
(六)会议管理模块
该模块用作用户发送会议通知,供所有的用户查看,且只有发送通知的用户才有权修改、删除该通知,它应该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 通知列表页面包括发布、修改、删除、清除通知、浏览通知内容和填写反馈意见等6个操作功能。
(2) 发布、修改通知页面。
(3) 浏览通知内容页面。
(4) 填写反馈意见页面。
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人们普遍使用计算机来提高个人工作效率,但是在需要许多人一起协同工作的现代工作环境中,我们更需要提高我们的整体工作效率。办公自动化,一个极大的概念,一个炒作了很久的概念。无论是办公设备公司,还是系统集成公司,都大力推出自己的办公自动化产品。可见,办公自动化中内容庞大,可为空间不可小视。那么,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是办公?办公实际就是文件的制作、修改、传递、鉴定、保存、销毁、存档的过程。那么随着文件的这一流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办公自动化网络的建设也得到了大力推广。
办公自动化提了多年,但效果并不明显,人们还是停留在单机字处理和表格处理的所谓办公自动化的初级阶段。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以及团队的协同运作等无法完美的实现,极大地限制了工作的效率。Internet的迅猛发展,为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团队的协同运作提供了技术的保证,同时也预示着网络化办公时代来临。
传统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大型MIS系统在处理企业管理流程中大多采用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KR),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先优化企业业务管理流程,再根据优化后的流程建设企业信息系统。这样不仅在系统建设中工作量巨大,同时面临来自企业内部重重的阻碍。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系统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以下三个:
(1) 数据库设计是项目开发和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因为数据库设计就像建设高楼大厦的根基一样,如果设计不好,在后来的系统维护、变更和功能扩充时,甚至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都会引起比较大的问题。
(2) 企业员工之间短消息的发送与接收。相关的细节有怎样实现员工之间一对一与一对多以及多对多短消息的发送与接收。
(3)企业发布会议通知的管理以及如何构建网络会议室实现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在网络中举行日常会议。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系统要实现企业在日常办公时所需要的基本功能,并采用MVC三层架构开发模式,即Struts+Spring+Hibernate三层架构,这些组件可以进行交互和重用;数据库连接池的统一管理,如果程序需要连接,则从此池中取出一个连接使用,使用完后又返回给该池,这些连接可以互用,从而提高的效率。
另外,在构建开发环境的时候,我们使用MySQL+Tomcat+MyEclipse+CVS,由于这四者的结合已经相当优越,并且MySQL是一个免费的开源数据库,Tomcat是一个免费开源的Web服务器,MyEclipse是一个免费开源的Java集成开发工具, CVS是一个流行的版本控制工具。
在开发模式与开发环境都架构好之后就可着手进行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系统原型的构建,这些工作做完之后,就可在系统原型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各种功能模块进行扩充以至完善,并最后完成此系统的开发交付用户使用。
计算机毕业设计 篇15
摘要:教育计算机与计算机教育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为教育而改造计算机知识,后者是为了计算机而改造教学法。文章从第一代教育计算机出发,在编程教育层面上,论述了正在形成的教育计算机的最新成果和意义。
关键词:教育数学;计算机教育;教育计算机;程序设计
计算机教育和教育计算机是不同的概念。计算机教育是为了传授计算机知识而作教育,它不创造计算机知识,只改造教学法。而教育计算机是为教育而做计算机,它要对计算机知识进行再创造,使之更适合于计算机教育。
下面笔者用吃核桃的例子来阐述计算机教育和教育计算机之间的例子。有种核桃,核仁与外壳结合得很紧,成都人叫它们“加米子核桃”,若砸的方法不当,即使砸开了也很难吃到核仁。计算机教育研究的是一套砸核桃的方法,但它既改变不了“加米子核桃”存在的事实,更改变不了核桃的味道和营养成分;而教育计算机则研究如何改良核桃的品种,目的是让核桃容易被砸开、吃净,而且使桃仁更美味、更营养。
笔者只从编程教育层面上来谈计算机教育和教育计算机的关系,因为计算机文化是建立在程序基础上的,所以这种研究是有代表性的。
1 、来自教育数学的启示
教育计算机和教育数学有类似之处,我们从后者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以微积分为例。17世纪,由牛顿和莱布尼茨创建的微积分是第一代微积分,这是说不清楚原理的微积分。创建者说不清楚,使用微积分的数学家也说不清楚。微积分在说不清楚原理的情形下应用发展了130多年。
到19世纪,柯西对积累了两百年的微积分成果进行了再创造,写出了迈向严密的微积分王国的第一部教程——《分析教程》。这是一部教育数学的经典,形成了第二代微积分,但使用的极限ε-语言使概念和推理繁琐迂回,多数学生听不明白。第二代微积分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了170多年。
直到今天,出现了正在创建的微积分——第三代微积分。人们希望微积分不但严谨,而且避开ε-语言关卡,直观易懂,简易明快,让更多非数学专业的学子听得明白。在我国,张景中和林群院士十几年来一直从事第三代微积分的创建工作,而且卓有成效。《直来直去微积分》一书是他们的代表作。
这三代微积分在具体计算方法上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对原理的说明:第一代微积分说不清楚;第二代微积分说清楚了,但是繁琐迂回;第三代微积分深入浅出。
再以几何为例。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第一个对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教育数学范例。它影响数学家和科学家的思维方式长达两千年之久。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中学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它没有借助代数和三角,孤立无支,使学生学得很难,教师教得很苦,
我们知道,几何与三角研究的都是图形。几何侧重定性研究,三角侧重定量研究。代数研究的是运算的规律和方法,它不仅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工具,也是几何和三角的基本工具。几何、代数和三角应该相互支撑,携手共进。
然而,几何、代数和三角的知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分别形成的,它们各有自己的体系、术语和记号。现在我们是根据它们在历史上形成的顺序分别讲授,而且基本上保持着它们各自的体系。张景中院士对此提出质疑:“学习数学的顺序必须和数学知识在历史上形成的先后一致吗?这些在不同年代、不同地方,由不同的人,为不同的目的创造出来,而且其中很多是为了应用而创造出来的知识,会自然而然地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吗?当然不会。
几何在没有工具的情形下孤军奋战地作定性研究,不辛苦吗?三角建立了有力的定量工具但为时已晚,空怀绝技难以施展,不委屈吗?几何自顾自地推理,三角自顾自地计算,代数该用不用,不冷落吗?
为使几何、代数和三角携手共进,张景中院士重建三角,请三角早出茅庐,因为三角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是训练代数变换能力的天然平台,也是沟通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一条通道。
微积分和几何,乃至整个数学,进入20世纪后迅速发展,其再创造工作越来越重要。以布尔巴基命名的一个数学家集体,已经出版了皇皇巨著《数学原理》的前40卷。他们的目标是对数学从头探讨,并给予完全证明。布尔巴基把数学归结为“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他们认为,集合论是数学大厦的地基,大厦的骨架由三种母结构组成:序结构、代数结构和拓扑结构。比如,实数有大小,这是序结构;有四则运算,这是代数结构;有连续性,这是拓扑结构。母结构加进新的公理,产生子结构。不同的结构结合起来,产生复合结构。布尔巴基认为,研究今天已有的和未来可能产生的种种结构,就是纯数学的特征。有了结构观点,数学的核心部分就显得条理化、系统化了。
教育数学给我们的启示有两点:①逻辑在发展;②综合促创新。
2 、第一代教育计算机
第一代教育计算机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为此作出贡献的人很多,其中的3个人我们比较熟悉。
一是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的发明者E·W·迪克斯特拉(Dijkstra),他最先察觉goto语句的有害性,首创结构化程序设计。他在《结构程序设计札记》一文中提出了把程序的可靠性建立在程序的“有效结构”基础之上的观点,揭开了程序设计革命的新篇章。
二是快速排序法和CASE语句的发明者霍尔,他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公理化基础》一文使得对程序设计的分析可以在数学推理的基础上进行。
三是N·沃思(Nicklaus Wirth),他在《算法+数据结构=程序》一书中,第一次揭示了程序的本质。“算法+数据结构=程序”这个公式对计算机科学的影响程度类似爱因斯坦的质能等价理论方程式“E=mc2”对物理学的影响。
第一代教育计算机确立的原则和方法对计算机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至今尚存。但是有些原则和方法在计算机教育中被打了折扣。N·沃思的思想是:“程序设计这一领域极为纷繁多变,常常包含复杂的脑力劳动。因此,以为能够把它压缩成一种纯粹‘开药方’式的训练是错误的.。我们所能采用的教学方法只能是仔细地选择和描述标准的例子。N·沃思所说的标准例子都是依赖数据结构的算法。但是学习数据结构有两个难点:算法的性能分析和算法的实现。 算法的性能分析是以极限概念为基础的,非数学专业的学生很少能够掌握极限概念,因此在数据结构教学中进行算法的性能分析是让教师很为难、让学生很困惑的事情。
N·沃思非常强调算法实现的原则,他指出:“把程序表达为充分考虑细节的最终形式是很重要的,因为程序设计的错误正是隐藏在细节中。尽管对于学者来说,纯粹描述算法原则及其数学分析可能具有刺激性和挑战性,但对于实际工程人员来说,似乎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我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将程序的最终形式以某一语言表述出来,以便确实能在计算机上执行。但是那时候的程序语言还只是过程式语言,用这种语言描述数据结构需要很高的水平,实现一些比较大的数据结构算法是单个人难以做到的。
结果是,非计算机专业很少讲授数据结构,计算机专业讲授的数据结构让许多学生感觉抽象难懂。
3 、正在形成的教育计算机
现在,学习数据结构的两个困难有了解决办法。第三代直观易懂的微积分便于更多的人掌握,进而使数据结构中的算法性能分析更普及。C++的出现使数据结构的实现变得简单。如本贾尼·斯特劳斯特卢普(Bjarne Stroustrup)所说:“C++的设计就是为了使较大的程序能够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构造出来,并因此使单独一个人也可能对付相当大的一批代码。”特别是,C++最重要的发展就是STL——容器和算法的标准库。它不仅使数据结构和C++语言得到近乎完美的统一,而且促进了程序设计的发展。
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程序语言多了,不知学习哪一种好;程序设计方法多了,不知道什么才是程序设计。
今天,流行的程序语言已经有C、C++、C#、Java、Visual Basic、Delphi等。这使很多人困惑,不知道学习哪一种语言才好。有没有最好的语言呢?对此,Alan Perlis的回答是:“如果某人说,‘我想要这样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我只需说出我希望做什么,它就能帮我完成’,那么就给他一个棒棒糖吧。”可见,要求一个万能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很天真的。
其实,几乎每一种语言都是为特定的商业目的而设计,并不是为教育而设计。COBOL是为商业应用而设计;FORTRAN是为数学运算而设计;Basic是为了易学易用而设计;Ada是为美国国防部开发的,主要用于国防项目;Visual Basic和Delphi用于开发图形用户界面,可以进行快速应用开发。
现在很多人选择C、C++或Java,主要还是因为它们具有更大的商业用途。C语言不仅具有汇编语言的强大功能,而且如高级语言一样易学和易移植;C++适合开发系统软件,如编写编译程序和操作系统,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就是用C++编写的;Java用于开发Internet应用程序。
今天,程序设计除了以前的过程式设计,还有了数据抽象、面向对象设计、泛型设计等。那么什么才是程序设计呢?对此,Bjarne Stroustrup的回答是:“通常人们一提到程序设计风格,都是将它们看作是毫无关联的:你要么使用泛型程序设计,要么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但如果你的目标是尽可能好地表达解决方案,就需要组合多种风格了。这里的‘好’是指代码易读、易编写、易维护以及足够高效。”这种组合多种风格的程序设计是多范型程序设计。
面对新的问题,新的教育计算机正在形成,它要把用于商业目的的核心程序语言和程序设计方法再创造,使它们连贯起来,服务于计算机教育。
关于程序语言,Bjarne Stroustrup指出“在你已经掌握了C和C++的公共子集和某些C++直接支持的高级技术之后,你会更容易去学习C中那些更诡秘的部分”,实际上,这是“人体解剖法”的秘密:事物的本质只有在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结束时才能最清晰地显露出来,借此我们可以对整个历史重新作出合乎逻辑的描述,展示出历史的内在规律性。Bruce Ecke1便利用这个方法,在《C++编程思想》一书中建立起一个从C结构到C++类的平滑过渡模型:先实现一个袖珍的C库,然后再将它转换为C++代码,通过比较分析而进入C++。这样一来,从C到C++的一条脉络就疏通了。Aninash C·Kak也是利用这个方法,在《面向对象编程C++和Java比较教程》一书中,给我们指出了一条从C++到Java的道路。
用李未院士的三个语言环境理论,可以对从C到C++再到Java的线索作出严谨的形式描述。“一般说来,一个语言在它作为对象语言时,它的符号和语法对象所取得的准确性和已被人们证明的结论,在它作为元语言时,就可以用来解释和说明相应对象语言的符号和语法对象,并用来证明该对象语言中不同语法对象之间的关系。这是人类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例如,C、C++和Java是程序语言发展中的版本序列。如果把C++视为对象语言,那么从C++程序集合到C程序集合的一个解释映射(记做IC++)和C程序集合就构成C++的一个模型,而C语言就构成了C++语言和它的模型的元语言;如果把Java视为对象语言,那么从Java程序集合到C++程序集合的一个解释映射(记做IJ)和C++程序集合就构成Java的一个模型,而C++语言就构成了Java语言和它的模型的元语言。
从C到C++再到Java,这是新一代教育计算机给予计算机教育的一个方向性选择。
关于程序设计,Stanley B·Lippman从发展的角度给予了定义:“纵观短暂的计算机发展史,算法和数据这两个主要方面一直保持不变。发展演化的只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程序设计。”这种观点启发我们对过程式设计、数据抽象、面向对象设计和泛型设计,不要仅仅把它们毫无关联地排列起来,平等地看待,而是要由此及彼地把它们推出来,使它们互相隶属,从低级形式发展出高级形式。把C和Java连接起来的C++,这个在计算机软件领域中覆盖面最为广阔的编程语言,不仅支持多种不同的程序设计风格,而且它记录着程序设计从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发展。用Stroustrup的话讲:“它的特点是可以看作是更好的C;支持数据抽象;支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支持泛型程序设计。”因为兼容了C,所以C++自然也支持过程式设计。
从过程式设计到数据抽象,从面向对象设计到泛型设计,这是新一代教育计算机为计算机教育指出的又一个方向性选择。而且这个过程,因为C++的特性,所以又和从C到C++再到Java的过程相互融合为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如Stroustrup在总结C++的一些设计原则时所说:“C++的每一步演化和发展都是由于实际问题所引起的。”“C++支持一种逐步推进的学习方式。你学习一个新语言的方式依赖于你已经知道些什么,还依赖于你的学习目的。”所谓逐步推进,就是从C到C++再到Java,而目的就是认识发展规律。
正在形成的教育计算机将使计算机教育沿着严谨、流畅、丰富和启迪的方向发展。所谓严谨就是讲逻辑,而逻辑是随着事物发展而发展的,一个事物发展了,我们才可以观察它的变化,研究和发现事物的本质。所谓流畅就是不重复,把C、C++和Java贯串起来学习,就去除了不必要的重复。所谓丰富就是包含更多的典型程序设计实例,数据结构包含着丰富的典型程序设计实例,C++不仅是我们描述数据结构的有力工具,而且它的标准模板库(STL)把数据结构近乎完美的统一到C++语言中。所谓启迪就是引导人们注重规律,从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中来观察事物。
4 、结语
新一代教育计算机不是纯粹思考出来、想象出来的概念,而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实证的知识材料,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相互联系的清晰图画,任何人,只要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就可以达到上述的认识。
由小编墨染青衫整理的文章(精选)计算机毕业设计15篇分享结束了,希望给你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帮助。